这是
利用
波浪理论确定
波段方向和目标的最佳方法。
交易者可以在30分钟蜡烛图上计算波浪,推断出下一个交易日将推出的波浪形态,是B浪还是C浪,如果C浪是B浪,则应进一步明确其
起点和终点,这样一个可能的日线波段方向和目标就出来了
风险与
收益比。
风险与收益的确定是日内波段交易成功的根本保证。
风险值是指在误判或
市场嘈杂的情况下,应该付出的交易成本。
以单笔
9点止损为例,4次输入错误的风险值为
36。
当然,如果准确计算一次波段起点,可以决定放弃波段操作。
收益值的计算方法是从连续
豆例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范围中减去可能损失的36点。
只有当收益值大于风险值的两倍时,才具有操作价值。
在等待机会的同时,
散户的另一大心理弱点就是迷信市场上的某些消息和传闻,而不是服从市场本身的趋势。
例如,2006年2月7日之前的几天,
日本央行曾
干预市场,
买入
日元,卖出美元,使得
日元
升值到124左右。
2月7日前后,日本央行又开始干预市场,日本政府官员也多次发表声明,称
美日双方同意日元继续升值,于是散户纷纷买入日元。
然而,日元开始
下跌。
.在这种情况下,散户往往并不寻找和相信推动日元下跌的原因,而是因为有了买入日元的订单,就天天盼着日本央行来救自己。
因此,几乎每天都有日本官员谈论日元应该升值。
有时日本央行一天也会干预买入日元三四次,但价格却一路下跌,跌幅近千点。
很多散户只买一两张票。
我在日元清单上损失了六七千美元。
砍完单子后,我大骂日本不可理喻,但我没有反思自己为什么会亏这么多。
让散户亏损的不是日本银行,而是散户自己。
因为当时由于一些丑闻,日元政治不稳定。
市场选择了这个因素,但散户自己却不敢相信市场。
日本经济强劲,美日之间确实有默契,让日元升值,以帮助
美国增加
对日出口,减少对日贸易逆差。
当日元跌到135左右时,这些因素就会发挥作用,促进日元。
大幅走强,但当时散户找不到买入日元的理由。
也许买入日元留下的伤口还在流血。
有了恐惧,他们自然会犹豫不决,无法把握机会。
何为“
汇率
操纵国”?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指数在1980到
1985年间升值逾190%,成为美国监督和敦促其
贸易伙伴经济体汇率升值以及资本开放的最初动机。
1985年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和德国马克升值,化解了美元飙升的燃眉之急,美国随即“盯上”其他贸易伙伴。
美国财政部自1988年起每半年评估其合作伙伴是否存在汇率操纵,期间汇率操纵的认定
标准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变化。
一般而言,倘若贸易伙伴符合全部三个标准,则被认定汇率操纵;倘若满足两个标准,则
列入
观察
名单,名单一经列入,至少保持两期报告;倘若仅满足一个标准,理论上移除观察名单;但若与美国双边贸易失衡规模极大,则也会保留在观察名单。
参与评论(0)